1973年,刘震被派去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。作为一名开国上将,被安排到大军区当副手,这到底是职位降了,还是另有原因?
他曾在空军担任副司令员,同时兼任空军学院院长,级别相当于大军区副职。现在,这位曾经的上将却成了少将的副手,不知他内心作何感想?
刘震早年加入红25军,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立下不少战功。建国后,他被调到空军工作,获得副兵团级待遇并晋升为上将。当时空军领导班子中,仅有他和刘亚楼两位上将,而且两人都在中央担任重要职务,一个是中央委员,另一个是候补委员。
1966年,在那个不寻常的年代,他离开了空军,直到1972年才返回北京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,他的工作也有了新安排,被调往沈阳军区出任副司令员。
那时候,军区的最高领导是陈锡联上将。与此同时,上级重新启用了杨勇,让他到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的职务。
按照常理,像杨勇这样资历深厚的上将,理应被委以重任,比如他之前担任的北京军区司令一职,重新上岗至少也该是大军区的一把手。但实际情况是,军事岗位并没有那么多空缺,所以即便是他们这样的老将,也只能暂时屈居副职。不仅是杨勇,陈再道复出后,也是在福州军区做了副司令。
1973年12月,中央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了岗位调整,陈锡联被调往北京军区任职,李德生则接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一职。李德生作为开国少将,在1969年获得了快速晋升,先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和北京军区司令员,后来还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。他在党内和军队中均担任要职,地位显赫。
李德生被调到沈阳军区后,卸下了不少职务,只留下政治局委员的身份。
从军衔和资历来看,两人级别相差很大,一个是副兵团级的上将,另一个只是副军级的少将。但经过一段特殊时期,李德生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,迅速得到提拔。按照正常程序,这种晋升非常罕见,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。因为他的职位甚至超过了上将、大将,以及一些老帅。
刘震在沈阳军区的工作经历,他很少提及。1977年,当他被上级任命为新疆军区司令员,并兼任自治区第三书记时,他只简单表示:接到新任务后便离开了沈阳军区,对自己在此的表现只字未提。
关于他去新疆上任的事情,大家议论纷纷。他顶替了杨勇的位置,而杨勇则被调到了总参谋部,升任副总参谋长。
上级安排他到大军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,他决心全力以赴做好工作。他清楚这个地区地域宽广,居住着众多民族,同时中苏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摩擦。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,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职。后来,面对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的情况,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,办理了离休手续。